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研究成果:智能网联汽车情感化交互发展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4-03-01 00:49:54 人气: 来源:下载雷火电竞亚洲先驱
案例介绍

  近年来,如何开发智能座舱情感化交互技术及功能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者团队从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的人-车-路耦合过程出发,回顾了人类情感的多模态表达,讨论了人类驾驶中的情绪实验范式,分析了驾乘人员情绪识别与调节方法

  1.提出了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反应始于对周围场景的个人影响的认知评估,进而产生涉及主观体验、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的情绪反应。根据离散情绪理论和维度情感理论,情绪可大致分为不同的类别。离散情绪理论假设存在少量独立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害怕、厌恶、开心等。根据维度情绪理论,情绪状态可以准确地表示为多个心理维度(例如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的组合。

  2.驾乘人员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作为驾乘人员情绪识别和调节的基础,情绪表达是多模态的。该文章从面部表情、语音、身体姿势和生理变化四方面分别讨论人类不同情绪下的表达特征。

  3.驾驶中的情绪实验范式:针对如何设计实验来采集丰富可靠的驾乘人员情绪数据,作者团队从实验平台、情绪诱导方法、情绪测量方法和情绪类别标注方法四方面讨论了情绪实验范式。

  4.驾驶中的情绪识别方法:该文章讨论了车辆利用座舱内驾乘人员情绪表达、座舱外驾驶环境和道路信息来识别驾乘人员情绪的识别数据集、算法和结果,以期准确、稳定、高效地检测驾驶员和乘员的情绪状态,实现人车情感交互。

  5.驾乘人员情绪调节方法:该文章讨论了车辆利用视觉、语音、嗅觉、触觉等交互形式调节驾乘人员情绪状态的策略、驾驶场景和调节效果,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智能网联汽车下的情感交互框架。

  基于驾驶中的情绪研究数据集的研究方向:开发可靠、高效诱导和标注的高质量驾驶人情绪数据集;驾乘人员情绪下与其他道路交互与通行参与者的交互数据集;驾乘人员情绪下与信任、晕车、分心及负荷等其他状态的耦合数据集。

  对驾乘人员的情绪识别的研究方向:研究基于多种测量方法的驾乘人员情绪识别;驾乘人员情绪识别中的面部等隐私特征匿名化;基于道路交互与通行场景的驾乘人员情绪识别;基于认知神经过程的情绪识别模型校准;跨文化的驾乘人员情绪识别。

  李文博,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和美国福特创新研发中心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座舱工作组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驾驶人状态行为分析与建模。担任Automotive Innovation期刊Guest Editor。

  李国法,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小米青年学者、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环境感知、驾驶行为和决策控制。获机械工程学会突出贡献团队、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Automotive Innovation期刊2020年度Best Paper等奖项。

  谭睿宸,美国普渡大学智能交通系统博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康奈尔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数据分析。

  王聪,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动力学、运动规划与主动安全控制,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纵横向项目。

  孙泽敏,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联网和移动边缘计算。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李颖,北京理工大学特种车辆研究所特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驾驶感知及决策规划技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等。

  郭钢,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二级教授,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智能座舱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用户体验联盟理事。主要是做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工业设计、工业软件开发等研究与行业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专家。现任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动态设计与控制研究,攻克了“控制协同、结构共用、车云融合”三大核心关键技术,主持研制“智能安全驾驶”“智能集成驾驶”“智能网联驾驶”三代系统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Automotive Innovation》作为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汽车行业首个英文科技期刊,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AE)为行业打造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和窗口,旨在逐步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中国汽车创新成果走向国际,提升中国在国际汽车界的话语权。

  自创刊以来,期刊就以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为目标,邀请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汽车领域专家担任编委,并与著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 Nature)合作,以国际高标准确保论文水平和出版质量。期刊每季度出版1期,读者已涉及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最高单篇下载次数超过32000次。期刊已被EI、ESCI、Scopus收录,2022影响因子为6.1,入选中科院分区表工程技术1区。

  期刊主要刊登汽车及出行领域范围内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方法研究,产品研究开发和工程技术应用等相关创新成果,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出行技术等领域。

  《Automotive Innovation》创刊联合主编为清华大学李骏院士、赵福全教授。执行副主编为吉林大学章新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