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奥比中光上市一次「快」与「慢」的进化

发布时间:2024-04-19 03:43:05 人气: 来源:下载雷火电竞亚洲先驱
案例介绍

  作为国内最早研发3D视觉有关技术的公司,奥比中光已成立9年,并于今天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如今,站在2022年回顾奥比中光的发展历史,如何从一家账上只够发几个月工资的初创企业到登陆A股长期资金市场的“3D视觉第一股”,掘金志发现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点,比如快与慢。

  洞悉,指的是对市场的观察、判断,以及趋势的整体把控,包括技术、需求、同类竞品等多个要素。

  如果不能保持对市场的高度关注,那么公司便很难理解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趋势,就没办法提供差异化产品,而导致竞争力下降。

  执行,则是在洞悉市场之后,能快速地进行研发技术,实现产品落地,并拓展市场客户。

  市场从不等人,也不缺乏竞争者,新的需求出现之后,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快速交付能力,这与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对需求的理解、行业积淀等密切相关。

  掘金志在梳理奥比中光过去9年的发展时发现,奥比中光对市场的把握,基本都卡在点上。

  2013年,创业之初,奥比中光做的是工业相机,投入一段时间后,发现3D视觉感知技术在当时的工业市场缺乏想象力,于是便转做消费市场。后来的刷脸支付、手机等消费端业务的爆发,无疑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2016年,奥比中光开始研发手机3D结构光方案,第二年,苹果就推出了搭载3D结构光技术的 iPhone X,引爆手机市场。奥比中光则率先与OPPO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量产级3D结构光手机 Find X。

  2017年之后,奥比中光开始陆续研发双目、iToF、dToF、Lidar等技术,这又恰好赶上智能驾驶、商用机器人的时代东风。

  可以说,奥比中光每次都能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提前布局。这种能力,并非运气,而是建立在对技术的深耕、对市场的熟悉度以及对行业的经验积累之上。

  举个简单例子,2016年7月左右,就有消息称苹果将推出装有3D传感器的手机,但只是传言,并未有确凿的证据。但是奥比中光通过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就判断出了信息的真伪:

  当时奥比中光在考虑做手机方案,需要VSCEL激光器,在与供应商讨论VSCEL与系统问题时,遭到婉拒。联想到此前苹果收购 PrimeSense 的消息,彼时已是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青年专家的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黄源浩确信,苹果肯定会推出带有3D传感器的手机。

  黄源浩后来总结说:“还是要跑市场,一定要在一线跑市场。坐在实验室里,想的都是理论上的、逻辑上的东西,与落地千差万别。”

  但光有洞悉能力、会卡点,是远远不足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拼的是技术和产品,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拼的是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落地能力。

  为此,奥比中光在组织管理上设置了中前台,中台负责核心技术开发与先进的技术储备,前台业务线负责产品落地,并采用双轨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为研发技术和转化搭建好组织架构。

  在确定苹果的消息为真之后,奥比中光认为,国内手机生产厂商必然会跟进,但在当时,市场上手机3D视觉感知技术方案还不成熟,奥比中光先后投入了大量人财物进行研发技术,将体积较大的传感器进行“瘦身”,做到手机里面。

  2017年9月,苹果发布 iPhone X,果然带有3D结构光,3D视觉感知技术突然“出圈”。许多手机生产厂商找到奥比中光,提出合作意愿,但奥比中光最终选择了OPPO。

  与OPPO的合作紧张而刺激,奥比中光手机项目部和跨部门支持共计有200多名员工,他们不知道3D摄像头用于什么手机型号、长什么样,只是针对OPPO提出的需求不断做优化。

  后者提出的需求近乎苛刻:体积小、能耗低、抗跌摔,不受外部光照、人体温度等条件影响,对制造工艺技术要求极高。

  但半年左右,奥比中光的方案便实现落地,搭载在OPPO Find X手机上,并于2018年6月在法国卢浮宫亮相。而OPPO Find X 也是除苹果以外的第二款量产超百万台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智能手机。

  可见,机会从来都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对市场的整体把控,提前进行技术布局,奥比中光也无法赶上手机3D视觉感知技术爆发的红利。

  而在手机市场之外,奥比中光的产品已经应用到其他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AIoT等多个行业场景,服务惠普、捷普、中国移动、Matterport等细分行业超过1000家企业。

  但企业光有“快”,是不行的,在某些方面,又必须“慢”下来,才能维持均衡。

  有的公司,站在时代风口,拿到融资以后,进行快速扩张,大量招人、跨赛道做能力之外的业务等操作层出不穷。

  这样做看起来“做大做强”,但实际上,盲目扩张只会带来消化不良,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引发严重的组织问题,最终颓败于组织内耗与外部市场之间的竞争之中。

  首先,选择行业要慢下来,精挑细选,而非只追求风口,把时间周期拉长,看这个行业的长期价值。

  在创办奥比中光时,3D视觉感知技术在国内还基本停留在概念阶段,市场规模狭小,仅有部分工业场景有需求。但奥比中光并没有跨界去做别的业务,而是转移到消费电子,即便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当时也并不大。

  黄源浩判断,视觉从2D变为3D,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行业初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技术突破与落地,3D视觉感知的市场规模会逐步扩大,这是奥比中光坚持专注3D视觉感知的根本原因。

  作为科技公司,技术是绝对的基础,保持对技术的探索、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新技术本身可能没办法短期内无法带来实际价值。

  一个最为直接的例子是,2013年下半年,奥比中光在研发3D传感器时,发现市场上的芯片不足以满足需求,于是决定自研。但自研芯片非常烧钱,数百万的投入对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而言并非小数目,奥比中光的账上一度只够发不到三个月工资。

  当时谁也不知道芯片能不能流片、量产,并且整个3D视觉感知市场不明朗,但奥比中光对芯片的研发投入并未断裂。次年,奥比中光团队获得“孔雀计划”第一名,才获得资金输血。

  2015年7月,奥比中光首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D结构光深度引擎芯片MX400研发成功,此时已经距离成立芯片研发部门过去了19个月。

  从2017年开始,奥比中光开始布局iToF、dToF等技术,形成了包括结构光在内的六大技术路线。即便部分技术本身可能短期内无法带来实际价值,但奥比中光仍然坚定看好、持续投入。

  不论是业务部门,还是技术部门,都要有足够的耐心,深入场景,才能理解用户痛点,并在一次次反馈中优化产品性能。

  比如,针对3D视觉传感器的功耗、体积、复杂场景下的精度和稳定能力等难点,奥比中光在多次实验和试验的基础上,推出了户外强光深度相机D-Light,可在10万Lux(相当于夏天白天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实现完整清晰成像,其搭载的自研新型结构光ASIC芯片MX6600,整体芯片性能相比上代芯片提升150%,精度更高且功耗更低。

  除此之外,在合作方式上,奥比中光通常选择与行业客户共同进行风险开发,通过与行业赛道内的企业合作,能快速进入到场景之中,理解场景痛点。

  可以说,正是因为“慢”下来,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领域才能做到全球前列,并且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黄源浩喜欢把创业当作是一次“取经”,在取经途中,必然要经历打怪升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对于科技公司,困难不单来自于技术、场景、需求、市场规模、成本等,最难的是保持技术初心,和钻研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坚持。

  奥比中光“快”与“慢”的逻辑,既符合一家科技公司的定义,也给其它企业来提供了思路。

  虽然3D视觉感知市场还在快速爆发前期,但伴随着消费电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AR/VR、智能驾驶等行业的拓展,市场也终将发育壮大。